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的設計初衷是成為一棟體現變革和轉型的建筑。作為對1968年法國街頭抗議和激進主義的回應,它代表著一種不那么精英化、更接地氣的文化理念:開放、公開、與時代合拍、新穎。它融合了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先鋒藝術與流行藝術,并且集表演、公共圖書館和各種新媒體于一體。然而現在它已經像盧浮宮(Louvre)一樣,成為一件受到嚴格保護的國家紀念物,一棟歷史建筑。
蓬皮杜中心當年在設計時也從未考慮要維持數百年——它是一棟屬于那個時代的建筑,維護保養的負擔和難度相當大。1971年至1977年與理查德?羅杰斯(Richard Rogers)合作設計和建造這棟建筑的建筑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最初提議每25年對它進行一次徹底翻修。
如今,接近50歲的這棟建筑即將經歷一次規模龐大的改建,這將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第一次翻修,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翻修。旨在修復這棟建筑及其結構、移除石棉并更新其服務的工程項目定于2025年開始。2.62億歐元的最初預算(現在看起來更接近3.58億歐元)引起了爭議,資金來源尚不齊全,而藝術家和文化界人士對在翻修期間關閉蓬皮杜中心五年的計劃表示憤慨。然而,翻修工程將為重新思考這棟建筑廣闊空間的用途提供機會,其中許多空間位于地下,目前不對公眾開放。
您已閱讀25%(562字),剩余75%(16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