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右眼之外,我的身體基本上已恢復。”76歲的印裔英國小說家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出現在大屏幕上,右眼蒙著深色鏡片,面帶微笑。
2022年夏天,拉什迪在紐約一家教育機構的演講臺上遇刺受重傷。此事震驚文壇與社會,也再度引發全球范圍內對言論、創作以及作家安全問題的關注。上周末,拉什迪在紐約家中連線倫敦南岸中心,向現場和線上的觀眾講述那段噩夢經歷,并由此事件激發寫下回憶錄《刀》(Knife)。
拉什迪遇刺案目前還沒開庭,但他三十年來屢遭死亡威脅的源頭,可追溯到其1988年出版的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在這部入圍英國布克獎提名的小說中,拉什迪虛構了一段關于“先知穆罕默德”受啟示的經歷,情節被視為是對伊斯蘭教教義與歷史的褻瀆,并引發了伊斯蘭教徒的憤怒。這部小說的出版不僅遭到了伊斯蘭教徒的廣泛抵制,還直接導致了多起針對拉什迪的威脅和暴力行為,前伊朗最高領袖甚至下過懸賞暗殺令,媒體曾報道過數起在世界各國發生的刺殺拉什迪未遂事件。拉什迪在過去三十年里持續面臨人身安全威脅,但他同時也成為西方社會“自由創作”的象征。此次他連線倫敦,描述遇刺回憶錄《刀》的內容,拉什迪令人想起他在小說《勝利之城》結尾中的表述:“文字是惟一的勝利者”。
您已閱讀21%(541字),剩余79%(198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