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特別是在經濟動蕩時期,俗話說“亂世黃金”。然而,這種看似不變的“常識”實際上并非在所有時期都適用。本文通過分析過去三十多年的資產價格與經濟數據,采用時變系數模型,重新審視了黃金與經濟表現、通脹預期及風險環境之間的關系。
研究發現,黃金的價格具有三個主要特點:首先,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黃金的價值具有普遍性,與美元指數、真實利率呈現出穩健的負相關。其次,黃金作為對沖工具的效果具有局限性,只有在政策不確定性高、通脹預期高及市場波動劇烈時,傳統的“常識”才得以驗證。因此,盡管黃金具有一定的對沖價值,但多種因素限制了其作為避險資產的功能。最后,近幾年來,無論是黃金價格與美元指數及真實利率的穩定負相關關系,還是其與政策不確定性、通脹預期和市場波動的非線性關系,這些關系的顯著程度均有所下降。
展望未來,預計真實利率可能持續下降,疊加部分的對沖效用以及多國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都將增強黃金的保值魅力。盡管美聯儲暫緩降息導致了美元指數階段性上升,但從中長期來看,黃金的基本面依然堅實。
您已閱讀15%(449字),剩余85%(25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