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節(jié)的公眾假期,來深圳的香港游客數(shù)量暴增,對于一直將深圳視為生命中的“流動盛宴”的我來說,上一次看到這么多香港人來深圳游玩的盛況,還是在千禧年的前后。
雖然我已經搬到上海居住了二十年,但是過往的回憶似乎總是可以和今天的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畢竟香港不僅僅是簡?莫里斯游記中的香港,更不是史蒂芬?羅奇的指數(shù)理論。香港是一座玻璃之城,也是一座被人稱為中國商業(yè)歷史活化石的大都市。
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好友分享給我一個小紅書鏈接。當然我個人對這個社交媒體平臺有些詬病,原因是在我轉發(fā)幾張世界知名攝影師作品的大片的時候,居然被告知需要遵守公序良俗。當然,如今尋求與社交媒體平臺對話很難遇到一個活人跟你解釋,各種自動回復已經取代了人工客服。后來有朋友說,隨著圖片檢測技術日臻完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遵守規(guī)則的前提下去尋找“平替”。總之,我覺得對于每個人生活方式的理解也許跟社交媒體的管理無關,但是從這個號稱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方式社交平臺上看到的不少現(xiàn)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著人們對于一座城市的觀感。
您已閱讀15%(439字),剩余85%(258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