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瑞銀(UBS)投資銀行首席策略師
1995年1月美聯儲(Fed)結束加息周期后,股市開始反彈。時任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對生產率提高的稱贊是當時股市上漲的思想支柱。如今,美聯儲再次接近轉向鴿派,對生產率臨界點的預測也再次推動股市走高——而這一次的原因是人工智能的普及。
不出所料,關于如今股市走高與上世紀90年代上漲的比較無處不在。要說有爭議的話,那就是我們目前相當于處在那個10年的哪個位置。一些人積極樂觀地宣稱,我們正處于上漲的早期階段,并承諾人工智能將使企業盈利大幅提高。另一些人則警告稱,我們正深陷泡沫之中。而數據對這兩種極端觀點都沒有予以支持。上世紀90年代的牛市經歷了兩個階段:從1995年初到1998年中期的穩步攀升階段,在此期間,各個板塊的回報較為平衡;隨后是1998年底到2000年初局部板塊的爆炸式上漲。目前的板塊表現模式、局部板塊的市場領先地位和估值類似于上述第二個泡沫階段。
您已閱讀26%(419字),剩余74%(12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