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40多年前移居到希臘的紐約忘年交,每年去拜訪她時,知道她有起床后第一時間就燒水泡茶,加上大份量的鮮奶和糖,然后才去洗漱的習慣。但在大多數的時候,她這杯泡好的熱茶會原封不動一直擺到涼透了,而我的這位朋友已經出門在花園里忙這忙那,完全把茶拋在腦后。有時我會可惜那么好一杯熱茶,給她端出去放到露天餐桌上,她也許會喝那么一兩口,但大半杯最后還是被倒掉。
10多年過去。去年夏天在她家里,看著每天早上慢慢變涼的一杯茶,我忽然才意識到,她需要的不是那杯茶,而是每天的儀式感。這種英式泡茶的習慣來自她年輕時代的紐約生活方式,與陪伴了她大半生的希臘生活無關。我知道無論過了多少個十年,無論她對海島的世外桃源生活有多么適應,她的心中仍會留著一點與自己青春相連的都市情結。每天一早的英式奶茶,泡茶的形式比喝茶本身更重要。
在煙火氣生猛的廣州長大的我,在同一個希臘小島上也生活過幾年。記得一次到倫敦旅行,落座唐人街一家粵菜館,叫下一碗自己從小吃到大的“艇仔粥”,熱粥入口時鼻根一酸,直接給廣州家里打了個電話,聽筒那邊的父母顯然對我的激動有點錯愕。時空與地點的錯置而引發的鄉愁,卻并不會動搖“背井離鄉”的決定;距離反而會為人的視角和感情增添了維度,“家鄉”的概念份量變得更重,人也更懂得珍惜平易的細節。
您已閱讀15%(541字),剩余85%(30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