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濤先生真實性哲學三部曲的第二部——《真實與虛擬》——終于出版了。隨正本還附有一個“彩蛋”,就是金先生和劉擎老師相隔35年的兩次學術對話錄。兩次對話都精彩紛呈,體現出在跨越了35年的時光之后,兩位老師的學術精神絲毫不減。
其中有個話題特別吸引我注意,是一個和“清晰性”有關的話題。我在推文中也經常提及清晰性,也就更容易被觸動。而且這次在新書中讀到這段對話,又引發了我新的一個疑問:清晰性與真實性哲學之間存在何種關聯?
“理論模型過于簡略……對歷史上某些思想體系的概括過于粗放而缺少細節……忽視人文社科領域的復雜和多樣性……觀念史、系統論史觀的整體結構干凈得有點不像是真的……”這一類對金先生學術體系的批評,按照一個非常籠統的講法(籠統到實際上不是一回事),基本可以歸為對所謂的“科學主義”傾向的批評。
您已閱讀4%(349字),剩余96%(75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