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由21個太平洋國家組成,包括美國和中國)峰會將討論從貿易關系到匯率和債務問題等各種可預見的問題。它還將討論一個令人意外的問題:芬太尼。在美國,這種極易致癮的麻醉類止痛藥導致約7萬起毒品相關死亡案例。但它也出人意料地成為一扇窗口,讓我們透過它了解全球供應鏈,以及它們在去全球化時代是如何運作(或者說如何失靈)的。
過去幾周,商界領袖和政界人士一直在談論芬太尼是如何通過金額不到800美元的小額包裹進入美國以及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的,此類包裹不受通常的貿易和海關壁壘限制。這些小件國際包裹(無論是毒品,使用強迫勞動力制造的服裝,還是任何其他違禁物)極不可能被海關和邊境管理機構檢查,因為“小額豁免”(de minimis exeption)程序打開的漏洞使它們不受通常規則的約束。
美國的一些行業領袖表示,這一程序原本是為了讓美國人更方便地購買比如亞洲制造的地毯,讓這些商品無需額外繳稅、無需經過繁瑣的程序就能運到美國,但如今這一程序被毒販和那些希望走私假冒商品的人鉆了空子。電子商務大幅增加了國際小件包裹的數量,這其中有中國快時尚電商網站的貢獻,也有美國或其他全球電商網站的貢獻。
您已閱讀26%(506字),剩余74%(141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