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呆癥可能不會對日益老齡化的世界人口構成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可怕的威脅。最近的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癥(Alzheimer)和其他退行性腦部疾病的風險有所下降。在關于癡呆癥年齡特異性發病率下降的最新證據出爐之際,制藥行業正在慶祝首次有證據證明,藥物能夠減緩這種疾病的發展。生物技術研究人員在診斷測試方面也取得了進展,這些測試可以在疾病出現癥狀前階段檢測到生物指標變化,從而也許可以防止大腦退化進程的開始。
有了希望的曙光并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了。即使樂觀地認為癡呆癥發病率會繼續下降,人口特征也將使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的5500萬癡呆癥病例總數增加數千萬。相反,我們應該在這些希望的激勵下加強全球行動,以最近的科學成就為基礎,將更多資源用于了解癡呆癥的根本成因,以期在患者需要治療之前進行預防。
除了對神經退行性變的詳細生物學研究外,還需要在人口層面上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調查有哪些環境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因素可提高或降低對癡呆癥的易感性。迄今為止,這種流行病學方法相對而言仍被忽視,政府和慈善機構需要提供大量新資金。
您已閱讀37%(476字),剩余63%(80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