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WeWork在美國新澤西州正式申請破產保護。這個2019年巔峰時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的共享經濟的“獨角獸”就此轟然倒下。 創辦于2010年WeWork在紐約以共享辦公空間起家,長期承租并改造房屋,然后分割為不同的辦公空間,再短期轉租給其他企業。
在投資WeWork的一眾VC中,損失最大的就是曾經成功投資阿里的軟銀。從2017年開始,軟銀在WeWork上先后累計投入超過100億美元,孫正義曾一度將WeWork視為下一個“阿里巴巴”,如今這一切卻化為泡影。
我們的問題是:投資阿里成功的孫正義為什么投資WeWork卻失敗了?對于越來越多選擇以 “當期收益無法覆蓋成本”的“燒錢”模式搶占賽道、創造需求的新經濟企業,孫正義投資WeWork失敗的教訓為新經濟企業公司治理制度設計帶來哪些有益的啟發呢?
您已閱讀8%(352字),剩余92%(38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