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是上海震旦博物館開館十周年,公眾號推文中列舉了十年來的難忘瞬間,同慶這個特殊的時刻。推文的后半段特意標注出,館內準備了紀念印章,集章愛好者可以去打卡。印章模擬木版水印的工藝,經過四次疊加,最后呈現出一幅唐代樂俑圖,創意靈感就來自館內的收藏文物,唐代加彩樂伎俑。
蓋章打卡,是如今年輕人流行的一種旅行模式。不管是去遠方的景點,還是在本市內city walk ,蓋章族都會隨身帶著手帳本,到了先找哪有印章,第一時間把本子拿出來,蓋章打卡,若是少了這個環節,好像這次旅行就不完整了,會留下很多遺憾。
春天的時候,上海博物館推出“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博物館在陳列最后也準備了印章,一共六枚,也算是順應民心,做足了準備工作。沒想到開展半天,印章就斷了墨,工作人員添墨都來不及。這些印章圖案取自特展中的文物,有《梅花喜神譜》中的“鳳朝天”,這是一種梅花造型,枝干頂部一朵梅花盛開,如鳳凰展翅,造型優美,寓意也好。另外吳湖帆的葫蘆形“至寶”藏書印也被復刻成印章,供觀眾把玩。其中一枚“大學士章”特別受學生們的歡迎,也最快斷了墨水,要想蓋出一個清晰的印來非常不容易。
您已閱讀16%(486字),剩余84%(257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