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會在內心深處問自己一些問題:我覺得自己有多安全?誰在威脅我?我怎樣才能更安全?如今,世界上每一個依賴貿易的經濟體都在內部尋找答案。
新冠疫情開始凍結供應鏈3年后的今天,隨著中美地緣經濟競爭加劇,“經濟安全”成為日本和歐盟等貿易大國政府部門的口頭禪。今年夏天,歐盟提出一個押頭韻的精練標題:“促進、保護、合作”(promoting, protecting, partnering;即促進增長、保護自己免受不公平貿易的影響,以及與盟友開展合作),以此為主線開始認真審視這一問題。
這是一個極具彈性的概念——實際上是對一個長期問題的全新框定——需要進行大量的微調。經濟安全的涵義可能仍然局限于對敏感技術進行管制,比如高端半導體生產設備,荷蘭在受到美國政府的施壓后,將限制對中國的銷售。經濟安全還可以擴展到對價值網至關重要的投入,如稀土礦物。或者,這個概念可以擴大到打造一個廣泛的工業基礎,就像一些更傾向于國家干預的歐洲官員所希望的那樣,涵蓋電動汽車等對國家安全影響相對較小的產品。
您已閱讀25%(439字),剩余75%(13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