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東方有一諺語,“畫在墻上的大餅,不管怎么好看,怎么逼真,都很難讓人吃飽”。最近,G20領導人峰會期間各國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中宣布將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 IMEC),這在相當程度上給人的感覺是,美國又開始帶著部分國家畫出了一張看上去很好看,但其實解決不了問題的大餅,預期從這個項目中獲得實際收益,也就是指望著多少吃飽一點的國家,但估計最終仍然不能逃脫畫餅不能充饑的虛幻。
整體看,IMEC項目是美國為了對沖中國“一帶一路”而提出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伙伴關系(PGII)的一部分。PGII以及這次IMEC項目出臺,有一個共同的背景是美國以及歐洲日趨難以遏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力時所表現出的戰略焦慮,迫切需要提出一個美國版本的“一帶一路”進行對沖,哪怕僅是在心理上收獲自我安慰的效果。在中美競爭走線激烈,而傳統的工具箱工具面臨低效或者失能的背景下,這一倡議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
從構想來看,IMEC設計相當好看。總體看,這個項目計劃構建一條橫跨兩大洲的鐵路和航運線路,包括兩條獨立走廊:東部走廊連接印度與阿拉伯灣;北部走廊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根據歐盟執委會醞釀的一份文件顯示,除鐵路線外,IMEC走廊還包括一條輸電纜、一條氫氣管道和一條高速數字網線。對這份計劃,國際社會的評論是,這個項目,盡管目前為止還是倡議,是美歐構建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形成抗衡,尋求抵消效應的標志性項目的階段性計劃,但這至少說明這個項目已經取得的一定的成功:即美國終于設計了一個項目,可以與“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