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臺積電宣布在德國德累斯頓投資建廠的計劃,這將成為臺積電在歐洲的首家芯片工廠,也是該公司繼美國和日本之后在中國臺灣以外建設(shè)的另一家工廠。計劃稱,臺積電與歐洲本土企業(yè)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成立芯片制造合資企業(yè)ESMC(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臺積電負責運營,擁有70%的股份,后三者各占10%,臺積電投資不超過35億歐元,而總投資預計至少100億歐元。工廠計劃于2024年下半年開始建造,2027年底開始生產(chǎn)。
德國經(jīng)濟部長哈貝克稱,臺積電的投資決定表明,德國是一個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投資地,投資能保障德國的就業(yè)崗位和價值創(chuàng)造,尤其是如此量級的投資可以讓價值鏈上的許多企業(yè)受益。
必須指出的是,臺積電來德建廠并非沒有條件。據(jù)德國《商報》,德國政府向臺積電的補貼金額達50億歐元。那么,臺積電到底是因為臺積電看上德國的到底是哈貝克口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還是德國政府許下的那一大筆錢?德國不僅補貼臺積電,還有英特爾的100億歐元和英飛凌的10億歐元。哈貝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二十多家企業(yè)計劃在德國進行大筆投資,投資金額約800億歐元,部分投資計劃尚未公開。這里的大筆投資指的是超過1億歐元的投資,也就是說,臺積電、英特爾、英飛凌都包含在內(nèi)。用德國哈勒萊布尼茨經(jīng)濟研究所(IWH)所長格羅普(Reint Gropp)的話來說,德國正在“往窗外扔錢”??墒?,這樣的撒錢行動,不見得純屬德國財大氣粗。德國各領(lǐng)域的綠色轉(zhuǎn)型和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都等著花錢,再加上德國財長林德納在危機下堅持債務(wù)剎車,所以,錢是有限的,在分配錢的問題上,各個領(lǐng)域之間必定會此消彼長。德國在半導體產(chǎn)能上如此大的投入,只能說明,德國政府認為半導體的本土產(chǎn)能是需要花大錢的、迫在眉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