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英國議會補選結果,為“明年大選保守黨會下臺,工黨將進入相府”的輿論提供了最清楚的民意證據。工黨領袖斯塔默(Keir Starmer)現在意氣風發,一副要重現1997年布萊爾狂勝大選的姿態。但1997年是布萊爾本人的魅力以及“第三條道路”成就了工黨;而這一次,不過是選民在找保守黨的替代品,因為他們討厭甚至憤怒保守黨,工黨不過是那最有可能的替代品。保守黨的內斗,給表現一直平庸的斯塔默帶來了最大的歷史時機。
而在這歷史時機面前,斯塔默不平庸了——他給英國政壇帶來了巨大的驚訝。其最新言論表明,他正試圖改變工黨花錢提高福利的舊形象。他將采用保守黨式的路線,努力塑造一個理智財政的工黨政府。這不是布萊爾當年“第三條道路”的再版,這是糟糕的英國財政局面下,斯塔默用來吸引保守黨選民,贏得大選的方式。但此路線目前在工黨內仍有爭議,因為這政治立場轉變實在太大,對于那些翹首以待工黨上臺生活就會有改善的老牌工黨支持者,這無異于當頭一棒。在他們眼里,斯塔默食言了。
我初到英國時,覺得英國所有的黨派都那么公平和大方,為窮人和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那么好的福利環境。在很多大陸移民心里,保守黨就已經是公平與平等的化身。受當時認識局限性所致,我曾經也一度那么想。融入英國近20年,發現我認識的很多西方媒體人在私底下(因為媒體人的身份,他們往往不公開表達政治立場)都有反保守黨情節,認為該黨只為富人謀利;今年3月我加入了自民黨,發現一位自民黨議員的疑惑是:“怎么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支持保守黨?一定被《每日郵報》(英國右翼小報)洗腦了。”我用自己曾經的保守黨支持者的眼光和她解釋,這些大陸移民心里的常識,于她如同天外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