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無處不在,而且它永遠純粹只有好處。新技術最終會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廣泛的繁榮。傳統的經濟理論是這樣講的。但如果并非如此呢?如果自古以來將更多的錢交到精英們手中的是科技,而不是強大的政治和制度控制手段呢?
這就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即將于5月出版的《權力與進步》(Power and Progress)一書的出發點。該書探討了在過去一千年里有幾個時刻,科技并沒有帶來共同富裕,而是帶來了與之相反的東西:農業進步幾乎沒有給農民帶來任何好處;船舶設計進步幫助奴隸貿易增長;工廠拿走了原本在家庭中完成的靈活的手工業工作,將其置于管理者的控制之下,而管理者增加了勞動者的工作時間還降低了工資。這本書還談到了更晚近的事情——比如用于精細管理勞動者的自動化技術,以及將要發生的事情——可能顛覆人類社會的人工智能革命。
兩位經濟學家并不是科技恐懼癥患者。身處美國的創新中心麻省理工學院,患上科技恐懼癥或許是不可能的。但兩位學者在研究科技帶來的生產率收益以及這種收益如何分配時采取了與大多數同行不同的方法。新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技術進步總是會提高平均工資。而且,即便它加劇了不平等,最終也會提高收入分配底層人群的工資。阿西莫格魯和約翰遜稱這種觀點就是所謂的“生產率花車”(productivity bandwagon,指對更高生產率的不懈追求——譯者注)。
您已閱讀34%(621字),剩余66%(12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