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Goldman Sachs)的投資者周二將齊聚一堂,在這家似乎迷失方向的華爾街巨頭154年歷史上第二次思考其未來。該行的霸主地位曾經如此牢固,以至于它獲得“吸血烏賊”的惡名,而現在它更像一只受潮的鞭炮。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利潤暴跌、打擊士氣的大幅裁員以及搞砸的戰略改革,使高盛落后于其頭號競爭對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資者日”(Investor Day)活動為股東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追問首席執行官蘇德巍(David Solomon):高盛如何能夠重新獲得其龍頭地位?他們不應該猶豫。
蘇德巍可以指出,自2018年他就任首席執行官以來,高盛的核心業務——投行和交易——利潤上升,市場份額擴大。但投資者對這些業務的估值不如從前高,因為它們產生的利潤更加不可預測,而且受到資本要求的拖累。摩根士丹利之所以跑贏高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行在金融危機后走多元化道路,進軍資產和財富管理領域,這些業務產生更為穩定的回報。
高盛仍然更加依賴并購和交易業務,因此投資者對其估值較低。改變其業務組合的努力迄今乏善可陳。進軍消費者銀行業務和技術領域的行動構思欠佳。這不能全怪蘇德巍;他的前任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啟動了進軍零售銀行業務的努力。但蘇德巍加倍下注,自2020年以來,高盛在消費者和金融科技業務上的損失已超過30億美元。
您已閱讀49%(589字),剩余51%(6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