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靠在網上告訴別人該買什么謀生,那么“反種草”(de-influencing)可能聽起來像是一種直接的威脅。“反種草”成了一種趨勢:一些制作精良的視頻建議用戶不要把錢浪費在戴森(Dyson) Airwrap造型器、UGG Mini靴子、AirPods Max耳機或Olaplex洗發水上。這一趨勢被譽為對過度消費的挑戰和對真實的回歸。根本不是那回事。反種草和其他社交媒體表演一樣具有操控性。它實際上是經濟焦慮的跡象。
光鮮亮麗、被寵壞了的網紅階層,即那些通過在線受眾和所合作品牌賺錢的人,是規模估計達到160億美元的網紅營銷市場的一部分。他們的觸角不僅限于廣告活動。《網紅業》(The Influencer Industry)一書的作者埃米麗?亨德(Emily Hund)指出,就連白宮也雇人與網絡內容創作者合作。
但他們所在的這個市場已有近20年的歷史。那些只是為了記錄自己沒有經過完美修飾的日常生活而制作視頻的視頻博主們所綻放的年輕光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整整一代受歡迎的YouTube博主都離開了。他們的替代者所處的行業,無論是品牌還是社交媒體公司,都對精心策劃的內容有更高的要求。
您已閱讀29%(493字),剩余71%(119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