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網課”這種事物的出現頻率可能已經達到了它整個生命線的峰值,給處于人生過渡階段的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心理發展帶來復雜的挑戰。筆者總是在想,上了這么久網課的學生們,他們的成長心曲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網課的重塑?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網課的環境也能在某些方面有助于青少年個人心理的發展。比如,學生不用再受到固定教學場所(學校,教室)的束縛,不用機械的遵循統一的課堂規劃,有更多更靈活的時間去感受個人活動帶給他們的愉悅感。學生不必像在學校上課時那樣時刻保持著端正的坐姿,因為在課上進行的一系列微小的動作不會再輕易被老師批評,可以活動活動肩膀,或是隨時看一眼來窗外的陽光。一個相對放松的狀態會激發出青少年更多的創造力和更加豐富的想象力,同時,這種相對放松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會給他們帶來愉悅感。
但是,網課出現的初衷仍舊是以教學為主,而非其他。有相關研究發現,網課會讓青少年產生更多抑郁,焦慮和孤獨的癥狀 (Branquinho et al., 2020)。眼下,全社會在疫情應對上逐漸轉變,當學生重返校園、或者嘗試混合(線上線下)課堂,成年人對青少年成長的關心和陪伴中仍不能忽略三年的網課經歷留在青少年群體身上漫長的影子,尤其是對他們學習、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模式的塑造。
您已閱讀14%(531字),剩余86%(31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