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在電池法規的一項臨時新規則上達成一致,新規則中設定了廢電池收集和材料回收比例上更高的目標,同時要求企業實施盡職調查措施,審查和報告供應鏈各環節的社會和環境風險。參與立法的歐洲議員稱,歐盟第一次在循環經濟立法上覆蓋了一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目標在于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再回收工業,尤其是在鋰上。新規則可能會成為全球整個電池市場的基準。
最“綠”電池:差異化生存
在東亞國家和美國這樣的勁敵面前,已經落后的歐洲需要在電池領域找準自己的位置。以電動出行領域為例,據PwC今年8月發布的研究報告,在全球范圍內,歐洲制造30%的電動汽車,卻只生產10%的電池,包括鋰、鎳和石墨在內的重要原材料生產占比不到1%,對這些重要原材料加工約1%。而全球對電池的需求則會從今天的0.5 TWh增長到2030年的3.6 TWh,其中約25%來自歐洲。在分蛋糕已經艱難的情況下,歐盟試圖在循環經濟領域上開辟新的市場,這樣既能緩解自然資源方面的壓力,也可以解決好廢電池處理的問題。歐盟電池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成為“全球最綠”。
您已閱讀15%(460字),剩余85%(253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