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研究公司ArtTactic的數據顯示,香港六個月拍賣銷售額出現了2018年以來的最差表現,本拍賣季連續第三次下滑。該公司的分析發現,10月至12月的晚間拍賣銷售總額為17億港元(合2.2億美元,不含傭金),較去年同期下降34%,較2021年春季的峰值下降50%以上。(蘇富比(Sotheby’s)在12月13日還有一場拍賣會,可能會對數據產生輕微影響。)ArtTactic董事總經理安德斯?彼得森(Anders Petterson)表示,存在“供應方面的問題”,因為本拍賣季價值1000萬港元(合130萬美元)以上的拍品數量有所減少。他補充說,中國新冠“清零”政策到目前為止的經濟影響可能削弱了需求端的信心。
有幾件作品在拍賣前被撤下,包括原定11月30日在佳士得(Christie’s)作為領銜拍品拍賣的常玉(Sanyu)作品《梅花盆景》(Potted Prunus,1940年代),估價8500萬至1億港元。但富藝斯拍賣行(Phillips)亞洲區主席陳遵文(Jonathan Crockett)說,“也不全是令人沮喪的事情”。他的拍賣行是本季拍品成交比例最高的拍賣行,上周以7500萬港元(含傭金為8900萬港元)的成交價拍出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1992年作品《抽象畫774-1號》(Abstraktes Bild(774-1)),為本季最高價成交拍品,不過成交價低于8000萬港元的估價區間下限。富藝斯拍賣行還拍出了成交價比估價高最多的作品,毫不奇怪,這是一件“超當代”作品(ArtTactic的定義是45歲以下藝術家的作品):出生于印度的拉加夫?巴巴爾(Raghav Babbar)的《下班了》(Off Duty, 2020年)。該作品估價為15萬至25萬港元,最終拍出400萬港元(含傭金為500萬港元)。
來自香港的另一個消息是,作風干練的黃林詩韻(Patti Wong)將離開工作了30多年的蘇富比,目前她的職位是環球主席。這一消息令該公司之外的許多人感到意外,不過蘇富比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斯圖爾特(Charles Stewart)在發給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這一決定“已經計劃了一段時間”。他指出,在她的領導下,蘇富比在香港的業務大幅增長,今年迄今在亞洲的拍賣成交額達到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