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等媒體報道,《魔鬼詩篇》作者拉西迪在紐約演講時遇襲以后,J.K.羅琳因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支持拉西迪而收到死亡威脅。隨后英國作家協會主席喬安妮?哈里斯(Joanne Harris)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發布調查問卷,問卷的表述有異常態,被網友猜測是對羅琳的側面攻擊,因兩人此前曾在跨性別議題上持有不同立場。隨后英國作家朱莉?本德爾(Julie Bindel)撰寫公開信,數百位作家及業內人士聯名要求哈里斯辭去作協主席一職。在此之前,羅琳也因相關表態而遭遇“取消”的壓力。
人們越來越難以容忍不同意見和立場,因言論而遭遇“取消”(cancelled)、被站隊、被割席是一個全球趨勢。中國大陸內部也有類似現象,因為美國大選、計劃與市場、俄烏沖突、疫情防控策略互相爭吵,繼而割席、斷交。涉及到主體除了普通網友,也有知名學者,比如某知名教授因為學生在相關議題上的表態,將這個已經在名校任教的學生逐出師門。
可以自由的表達立場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表達個人意見不需要其它人的事先審查和限制,也不用擔心受到公權力和其它人的報復。因言論而被cancelled、丟了工作、社交賬號被封顯然是背離了這個原則。
您已閱讀12%(496字),剩余88%(379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