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午后,巴黎,天氣晴朗,香街上人來人往,除了中國人,各國游客已和疫情前一樣回到這個世界著名旅游區。突然,一群穿著各式漢服的中國面孔年輕人舉牌出現在街上,引來路人目光。據報道,約50名旅法學生在獲得警察許可后,到迪奧香街旗艦店門口,抗議迪奧不公開致謝就“文化挪用”中國傳統馬面裙設計元素。幾位在微博上活躍的漢服愛好者、在法留學的青年學生組織和直播了這場抗議行動,隨即上了微博熱搜,還招致反中勢力和媒體介入攪渾水。7月16日,《人民日報》和央視網等官媒回應網友質疑引發的“迪奧抄襲”,熱議再次擴大。
這些女孩們和我讀書時在巴黎街頭觀察各類運動時看到的中國學生面貌氣質不太一樣,目光充滿著緊張感,還流露著神圣性。話語比較獨特,舉的牌不像以往包含中文,引發了我的好奇心。他們在中文社交網絡實時發布動態,使遠離現場的我也得以觀察該事件的演變。從2008年開始,在法國的華人移民群體舉行過幾次游行,公開集體表達訴求的行動并不多。這次針對迪奧的游行,規模小,但在中國傳播范圍廣、穿透力強影響力大,以幾十人之力,在國內制造了華人群體幾萬人無法卷起的浪花,引起中國人高度關注。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這場抗議“墻外開花墻內香”?為何在法國和中國引起爭論的內容和程度相去甚遠?
一
您已閱讀12%(529字),剩余88%(37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