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法國朋友是上世紀80年代駐扎在西德的最后一批應征入伍的士兵。他們只與德國或其他西方軍隊起過沖突,通常是為了女人。一場沖突過后,其他人不得不勸阻法國指揮官,免得他把坦克開到大街上,讓對手知道誰才是老大。
隨著西方國家的再軍事化,那個時代的一些東西將會重現。北約(NATO)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上周在馬德里的北約峰會上表示:“我們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安全局勢。”他承諾會將高度警戒的軍隊數量增加近7倍,擴大到30萬,不過一些北約成員國私下表示,它們不知道他從哪里得到的這個數字。北約各成員國也在提高國防開支——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越來越被視作一個下限,而不是上限”。但在馬德里峰會上閑逛時,我很好奇:即便有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惡意在先,但我們需要軍事化嗎?我們會這樣做嗎?再軍事化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社會呢?
我們需要軍事化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表示,俄羅斯2021年的軍費開支達到了660億美元。但即便如此,美國每年的軍費支出高達8010億美元,其他北約成員國每年的軍費支出總和約為3630億美元。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達恩?普勒舍(Dan Plesch)指出,即使美國一半的軍費開支與歐洲無關,北約在該地區的軍費開支也仍約為俄羅斯的10倍。即使美國在2024年之后放棄歐洲,其他北約國家的軍費開支總和也將是俄羅斯的6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