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英國的核心“賣點”之一就是它在貿易上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美與歐洲大陸之間。但眼下它在兩邊都在碰壁。正如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Andrew Bailey)上周所警告的,英國經濟“轉弱比其他國家早了很久,也嚴重了一些”。這個國家今年晚些時候將面臨通脹的“進一步上升”——而且它的物價問題將會“更持久”。
與美國一樣,英國在新冠疫情過后也是一派蓬勃。但時隔兩年,被抑制的需求、還有改變了的品味一朝引爆,卻是英國經濟無法滿足的。這推動了快速的增長,但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也造成了通脹壓力。
受歐洲影響,英國也暴露在了一輪格外兇猛的能源價格沖擊之下,這主要是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戰爭所引發的。在截至5月的一年里,消費價格指數上漲9.1%。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庭費用和交通成本——也就是天然氣、電力和汽油的費用——大幅上漲。但英國高通脹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已經包括了大部分商品和服務。英國央行認為企業界在心理上已把通脹看作是必然的。
您已閱讀35%(411字),剩余65%(76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