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大城市經歷了一場近40年的“水泥覆蓋”為外在特征的城鎮化熱潮后,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注重提升城市的內涵建設,以提升城市實力和總體競爭力,亦謂之“城市軟實力”。在頭部城市中,論商業賦能,北京以央企、國企總部和跨國公司大中華區總部集聚而著稱;上海以國私企混合、政府積極改善營商環境、推動建設“總部經濟”著稱;廣州和深圳起家于外貿,但深圳更加突出科技要素在城市能級中的作用。其他城市,基本以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為模板,但學習與趕超道路各有千秋。
中國行政文化鼓勵各城市樹某種“標桿”、“樣板”以供其他后進學習模仿,這也是城市主管官員政績的一大表現。各一線城市都在明里暗里較勁,而新一線城市頭魁成都則被眾多的老牌一線城市視為某種“挑戰”。因為成都不僅在城市建設、政府服務、GDP總量上越來越表現出后發優勢,在軟實力建設上,成都亦在努力創設某種“標桿”,其中,典型的舉措是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建設。
近些年,成都的崛起離不開法律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層相當注重在營商環境中增加法治因素。有政府系統人士指出,“在中央商務區配套推進中央法務區建設,對提高公共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水平,營造良好的經濟秩序和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天府新區總部經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濟中心是經濟資源的聚集地,也需要法務資源匯聚助力。在日常招商引資工作中,一些企業對于招引地的法治環境、法律服務供給能力非常關注。我們每次作推介,必定會把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展示內容。”有司法系統人士表示,“四川建設中央法務區具備基礎條件,也有迫切需求。近年來,四川法律服務產業持續發展,排名全國靠前、西部領先。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深入實施,四川法律服務行業存在高端產業不足等短板。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將有利于聚集一批在全國具有標桿作用的品牌化、規模化法律服務機構,在公司業務、金融證券等高端服務領域為四川乃至中西部地區國際化進程提供法律服務”。去年2月,天府中央法務區融入天府中央商務區總體規劃,圍繞實現“政商學研企”融合發展和法務業態全鏈條發展,形成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高端法律服務產業發展帶、法治文化交往節點“一心一帶多點”功能布局,成都市政府擬打造立足四川、輻射西部、影響全國、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務高地,力圖形成集公共法律服務、法治理論研究創新、法治論壇交流合作、法治文化教育培訓、智慧法務、涉法務全鏈條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創新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