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需要一代人的爆炸性增長——像日本、韓國和中國的那種增長——才能徹底消除極端貧困。近年來,越南、孟加拉國等也達到了經濟發展的“逃逸速度”。
一段時期的持續增長并不保證一定能獲得長期的成功,最近發生沖突的埃塞俄比亞就是例證。達到一定的生活水平也未必會通往自由民主政體,如中國。但快速的增長——并且人們能較為公平地分享其成果——仍是人們過上更好生活的前提條件。
為什么有些國家能走上增長和發展的道路,而其他一些國家依舊貧窮?這是許多學術研究和熱門書籍的主題。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貧窮的終結》(The End of Poverty)強調了援助帶來“巨大推力”的作用,達龍?阿杰姆奧盧(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魯賓遜(James Robinson)的《國家為什么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則認為國家體制是成敗的關鍵。
您已閱讀19%(384字),剩余81%(16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