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伊始,此前一直窄幅震蕩的國債利率出現了松動跡象,而這一跡象在周三下午國務院召開直達區縣級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后被迅速放大,10年國債活躍券和新券(220003、220010)分別下行近5個bp,快速向年內低點逼近,而且成交活躍,交易持續到晚上9點以后。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市場在當前時點翻多利率,這種下行后續能否持續?
導火索:對穩增長政策預期發生變化,致利率定價邏輯切換
疫情爆發了兩個月,信貸走弱了兩個月,資金寬松了兩個月,利率債此前只是窄幅波動,10年國債利率維持在2.8%以上,原因在于市場汲取了2020年疫情后利率走勢的經驗教訓,對無風險利的定價著重關注的是穩增長政策加碼、疫情后經濟修復的邏輯,對政策預期的強調要超過基本面現實情況。5月20日,在監管意外引導LPR利率非對稱下調(1年期不變,5年期下調15bp),釋放出本輪最為明確的樓市提振信息后,多地放松樓市限購的措施被叫停,給市場一種政策力度有限的錯覺。這一錯覺在國務院召開直達區縣級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后達到頂峰,會議沒有涉及此前備受關注的特別國債等內容,市場覺得缺少有分量的加碼政策,于是對無風險利率的定價邏輯切換成了基本面現實。
您已閱讀20%(510字),剩余80%(204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