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尤其是市縣級財政,不僅牽涉到基層“三保”底線,更關系到政府運行、政策實施以及保障群眾切身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國內多城財政收入大幅負增長,部分區域更出現了單月“負收入”,引發市場熱議。
事實上,4月財政收入回落,固然與疫情對經濟和財政的沖擊密不可分,但不可忽略的因素是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的實施。由于4月遭遇疫情反彈,企業有很強的動機去快速推動留抵退稅返還,以增加現金流;而財稅部門也有職責去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發力、主動作為,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因此,留抵退稅進度超預期,集中在4月釋放,僅4月就完成8000億元,為全年計劃1.5萬億的一半多。如果留抵退稅在5月完成,部分城市財政收入斷崖式下降不是常態,而在6月恢復正常。4-5月,觀察疫情對財政的影響應該觀察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而非增值稅以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形勢走出谷底,后續財政收入可能會高于疫情和留抵退稅雙重壓力下的增速。但后續財政收入回暖難以改變財政緊平衡趨勢,需重點關注部分縣域及基層財政困境問題。
您已閱讀13%(471字),剩余87%(30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