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爆發后,網上一位大V提出,應疏解上海經濟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等職能,向周邊省市轉移。這樣想的人很多。這次上海封城之后,在經濟層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于是,很多人認為,高度聚集發展模式是錯誤的,香港、上海,都無力應對危機,所以,為了避免再次出現上海供應鏈保衛戰這種窘境,就要降低上海的重要性;不能讓一個城市如此重要;不能讓一個城市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
如果疫情真的從這個角度,影響到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疫情后繼續加大疏解大城市,分流人口,用一個形象的話說,那就是:丟了芝麻,然后再自己主動把西瓜砸了。
疫情走到今天,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提出,要因為疫情而縮減城市規模,實際上,因為城市具有規模效應,在面對疫情時,能應對得更好。其實,很多人本身就是分裂的:一方面,他們會說上海人多了,疫情容易擴散,不利于應對疫情;另一方面,他們又說,上海醫療資源豐富,能應對疫情,農村醫療資源差,所以,一定要清零。他們幻想中的理想中的城市狀態是:“像農村那么人少,又像上海那么繁華”。這個希望很好,但卻是不可能的。
您已閱讀16%(446字),剩余84%(22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