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型矛盾已逐步凸顯,主要體現在青年就業難、服務業收縮、自雇比例高以及供需不匹配四個方面。而隨著當前疫情反彈超出預期,結構矛盾轉化為整體壓力的可能性正在逐漸加大。對此,近期政策層面的就業保障已經打好提前量,各部門密集出臺針對受沖擊市場主體的就業兜底政策,內容涵蓋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等。
現階段就業的最優解即是在保證較高經濟增速的前提下,以直達性政策緩解結構型矛盾,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對靈活就業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去年下半年GDP季度增速與失業率的同步下行或是由于指標覆蓋面窄且相對滯后,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速仍是穩定就業大盤的基本保證;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型矛盾在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無法避免,為短期就業均衡而改變經濟增質路徑反而會積蓄長期就業壓力,針對性的紓困政策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高效舉措。中長期來看,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提升中國就業質量,從根源上解決勞動力市場的階段性癥結。
系統性觀測當前就業壓力,四處結構型矛盾值得關注
您已閱讀12%(441字),剩余88%(315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