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貝萊德掌門人稱烏克蘭戰爭標志著全球化的結束》,拉里?芬克(Larry Fink),這一管理著10萬億美元資產的貝萊德(BlackRock)負責人近期警告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重塑世界經濟,促使企業撤出全球供應鏈,從而進一步推高通脹。在致貝萊德股東的年度董事長信中,芬克寫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終結了我們過去30年經歷的全球化。雖然眼下的結果是俄羅斯完全被資本市場孤立?!狈铱祟A計:“長遠而言,各國企業和政府將更廣泛地思考它們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在戰略性產業層面上的依賴。在其眼中,這可能會導致企業將更多業務轉移到本國或鄰近地區,從而更快地從一些國家撤出?!?/p>
我們不同意芬克的論斷,戰爭盡管是阻斷全球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并不能完全阻礙全球化進程,現實中最大的可能性是全球化以一種新的方式實現“再造”。目前,全球化面對的最大挑戰依然是民族國家以及國家安全戰略回歸傳統國際關系軌道,即大國對土地的覬覦和貪婪推動戰爭爆發,而戰爭爆發又刺激聯盟重組,這種重組促成了全球生產要素與商業要素的再安排。美國主導的臨時聯盟要排除一切可能增強俄羅斯戰爭動員能力的要素為俄羅斯所用,在手段上包含了撤資、貿易禁運,制裁和威懾,國際組織層面的脫鉤等。但要將對俄羅斯的封鎖定性為“全球化結束”的開端,此說法明顯忽略了俄羅斯其實從來都不是全球化核心樞紐之一的事實——尤其是在“冷戰”結束以后,俄羅斯明顯地被全球所交織的經貿網絡排斥在外。
俄羅斯長期處于全球化邊緣,長期作為單一能源原料的輸出國,從事對特定國家的軍售貿易,其之所以仍與全球各國有有限的經貿來往,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俄羅斯有極其豐富的原材料,全球重工業及輕工業所需要的所有原料在俄羅斯基本都可以找到或者可以便捷地獲得半成品;二是俄羅斯西部靠近歐洲,部分在歐洲國家難以實施生產的企業可以在俄羅斯設廠,然后分銷;三是俄羅斯相對是一個人口大國,是一個有相當潛力的市場。但此類種種并不足以讓俄羅斯成為全球化進程的主要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