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最嚴限塑令”已落地實施近兩年。這份2020年1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稱限塑令)禁止或限制了包括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餐具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并且制定了極有雄心的退出時間線,例如某些一次性塑料制品需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市場上全面退出。
大量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快速淘汰導致了替代品產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其中,生物可降解塑料格外引人注目。北京工商大學高分子化學教授翁云宣預測,到2025年,中國兩種主要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品種PBAT、PLA年產能將從2020年的約30萬噸和10萬噸,增長至700萬噸左右和100萬噸以上,達到全球產能三分之二以上。
但數月前,在國家發改委與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中,涉及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篇幅明顯減少,政策中沒有推廣這類制品的要求,反而強調要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影響,規范應用領域,并且明確提出防止產能盲目擴張。
您已閱讀12%(400字),剩余88%(28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