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臺經濟反壟斷行動、頭部電商主播偷稅漏稅被查、“996”被明確指出為違法工作制等熱點事件頻發,許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具有平臺模式的互聯網企業(下稱平臺企業),度過了“失意一年”。曾有媒體梳理2021年互聯網公司市值蒸發榜,榜單顯示,從2021年初第一個交易日到年底,中國頭部10家上市互聯網企業市值蒸發5.8萬億。這10家企業中不乏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美團,滴滴等超大型平臺企業。
近年來,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其中平臺經濟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猛。然而,數字經濟在拉動國民經濟全局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負外部性。2021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震蕩,本質上正是這一行業種種問題長久累積后的集中爆發。而2022年新年伊始,中國政府接連發布三份重要文件,正式確定了數字經濟需要結束“野蠻生長”,轉入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新基調。在新的基調下,“滯后與缺席”將不再是數字經濟企業面對環境治理等重要社會議題時的選擇,積極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將成為數字經濟企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必然。
1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這是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的第一部國家級專項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聚焦平臺經濟這一新經濟形態,表明要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1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大力發展綠色消費,由于數字經濟尤其是平臺經濟已經深度深入社會消費的各個領域,這一方案將對其綠色化轉型起到直接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