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震驚了全球,盡管戰(zhàn)爭已過多天,而且莫斯科選擇戰(zhàn)爭行為背后的原因表面看似很清楚,但仍有必要進行探討。與此同時,中國雖然同這場戰(zhàn)爭關聯不大,但作為俄羅斯背靠背、“上不封頂”的“戰(zhàn)略伙伴”,其態(tài)度和立場亦受各方關注。
俄烏沖突早在2014年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前就存在,被莫斯科承認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地在2019年澤連斯基上臺前也事實上處于不受基輔管理的半獨立狀態(tài),但這一切為什么在2022年激化?一般來說,基輔當局的親西方和急欲加入北約是刺激莫斯科的因素,然而,作為一個被認為老謀深算的政治強人,普京有沒有可能利用這點設局,故意激化矛盾,把局勢引向戰(zhàn)爭?換言之,這很可能不僅是莫斯科聲稱的它是被美國、北約和烏克蘭聯手逼到懸崖邊上、不得不通過軍事來反制的行動,也是普京蓄謀已久的一場戰(zhàn)爭。普京想以一種看似出其不意的戰(zhàn)爭方式來“一勞永逸”地解決俄羅斯的安全困境,就要為戰(zhàn)爭制造一個“緣由”。
去年底以來,俄烏危機惡化,莫斯科、歐盟以及美國為緩解危機進行了多次會談,美、德、法、英四國領導人在俄烏間穿梭外交,但收效甚微。莫斯科一方面向美國和北約提出了類似最后通牒的三條要求,即北約承諾永遠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停止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部署武器以及從東歐撤軍;另一方面在2月10日,和白俄羅斯展開“聯盟決心——2022”大規(guī)模軍演。普京理應清楚,美方和北約不會答應俄方這三項條件,否則北約直接拒絕烏克蘭加入就好了。明知會遭對方拒絕還提出,目的只有一個,即凸顯俄羅斯在面對北約威脅時的“無奈”,讓外界認為是不得已選擇戰(zhàn)爭。若如此,三項條件就是一個障眼法,掩蓋發(fā)動戰(zhàn)爭的真正意圖。因為和平時期打仗總要做各項準備的,而俄羅斯在白俄羅斯的軍演就是為戰(zhàn)爭進行軍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