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本以探索英國東亞及東南亞移民身份為主題的文集《East Side Voices》在英國出版。“這是一本為下一代而出的書”,主編Helena Lee在倫敦與我見面時提起她的一段經歷,幾年前在倫敦的電影院里看昆汀?塔倫提諾執(zhí)導的《好萊塢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Hollywood),當影片進行到此后引發(fā)爭議的李小龍一幕情節(jié)時,全場觀眾都發(fā)出了笑聲。她詫異于居然沒有人對這樣露骨的種族歧視發(fā)出疑問,這讓當時正在休產假的她感覺心寒。盡管包括導演在內的西方人群后來曾表示這是無意之舉,但Helena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人沒意識到這是種族歧視,但實質上是對少數(shù)族裔團體的一種打擊。而當一個人受到傷害時,有時很難去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Helena意識到現(xiàn)階段還極少有探索類似主題的影視作品,她希望做出這本書,能幫助下一代找到表達自我感受的方式。在書中,Helena甚至刻意戲仿《好萊塢往事》的英文名,以“Once Upon a Time in… Middlesex”(Middlesex是Helena長大的區(qū)域)作為自己文章的標題,以作暗示。
Helena喜歡閱讀,但她發(fā)現(xiàn)平時在英國的圖書館里,很難找到探討東亞身份話題的書目。她認為,在英國主流社會眼中,“東亞群體的面目依然單一而模糊,而且傾向于群體思維,由此所有差異性都被磨平,而這對在英國的東亞、東南亞人群很有損害性。”她因此萌生出要做一本書,不光可讀,還要有深度。
Helena是英國《時尚芭莎》雜志的專題總監(jiān),由于工作關系,她與眾多文藝界人士都有聯(lián)系,這也為她為該書挑選作者提供了便利。《East Side Voices》一書中,收錄了18位在英國各行各業(yè)的東亞與東南亞裔人士。每個人大都從自身職業(yè)出發(fā),比如撰寫各自成長中作為亞裔移民所遇到的身份話題。比如電影《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華裔演員梁佩詩(Katie Leung),寫自己的東亞面孔成為了她進入影視圈的門票,然而也帶來困惑;當今英國惟一的米其林二星中餐廚師黃震球(Andrew Wong)對中餐在英國被扭曲的名聲發(fā)出提問;除了以自我職業(yè)作為切口,還有像馬來西亞裔小說家歐大旭(Tash Aw)由自身經歷和旁觀的角度出發(fā),從思想和文化層面去做分析;輕快內容的則有像暢銷童書作家和企業(yè)家潘慧霞(Amy Poon)那樣,以“離婚”的主題切入,風趣寫下中西文化的差異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