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亞銀行公開表示擬用高達 3.73 億美元的價格購買美國激進投資基金 Elliott Management持有的所有該公司股份。如果交易達成,也就意味著亞洲地區持續時間最長的激進投資人之戰可以告一段落了。
Elliott對沖基金一直以激進投資策略馳名中外,與之類似的知名激進投資基金有“華爾街之狼”之稱的卡爾伊坎,新晉的后起之秀綠光資本的David Einhorn、Starboard 價值基金的Jeffrey Smith等人。作為上市公司,美股的各大公司管理層在和激進投資人這幾年的戰斗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即將到來年報季后的股東大會股權代理人和董事會之爭,則通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激烈斗爭公開化的最重要舞臺。前不久,激進投資者 Blackwells Capital 的首席投資官 Jason Aintabi 就曾發表公開信譴責紐約健身品牌Peloton 及其董事長兼創始人 John Foley管理不力。 即使Aintabi 的基金擁有 Peloton 的股份還不到 5% ,但Jason直接提出Peloton尋求公司出售,同時還以Foley此前在公司戰略上選擇糟糕透頂,來施壓董事會解雇了他。在此壓力之下,Peloton股價狂瀉,而上周更是爆出亞馬遜有意收購Peloton的新聞。
如何應對激進投資人的發難,并在危機管理的過程中轉危為機,一直是初入美股市場的中概股企業需要重視的話題。由于這幾年傳統的對沖基金代理費用模式日漸式微,因此類似于傳統私募基金的操作方法,通過激進投資人的逼宮,轉換管理層而調整公司戰略,扭虧為盈或者東山再起,已經成了二級市場基金賺的盆滿缽滿的秘籍了。但從公司管理層角度出發,也許他們正處于長期戰略投資的初中級階段,也許他們應時而變的商業戰略因為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正遭遇狙擊,但在真正的敗局來臨之前,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永遠是希冀留住自己的公司控制地位,并將自己的商業策略堅定不移的落實下去的。我在博雅公關的那幾年,曾經為大中小盤股都處理過不同類型的激進投資人危機,通常來說,大型藍籌股由于時間長信任度高,在面臨類似情境的時候,相對沒有那么度日如年,但是對中小盤股而言,就需要制定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方面的傳播策略,針對投資人分析師群體和媒體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才有可能打贏激進投資人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