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Google公布了其 “隱私沙盒”(privacy sandbox)新方案Topics,以取代FloC(同類群組聯合學習)。該新方案是一種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對用戶進行興趣主題歸類的廣告技術。Google在博文中稱,主題將排除性別或種族等敏感類別,用戶可以在Chrome中查看和自主刪除興趣主題,或者禁用這一功能。
無論是第三方Cookie、FloC,還是Topics,說到底都是在線廣告技術。就在Google公布Topics更早的一周,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數字服務法》(DSA)修訂意見,其中包括了限制基于個人數據的在線廣告,內容主要涵蓋了如何拒絕同意個人數據用于廣告目的和哪些數據禁止用于廣告。比如,在線用戶拒絕同意用于廣告用途的個人數據處理后不能導致其無法正常使用平臺功能;用戶在做出是否授權用于廣告用途的個人數據處理時,能獲知平臺方如何利用他們的數據盈利;禁止基于未成年人或包括種族、宗教、健康狀況等敏感數據的廣告跟蹤技術等等。
在歐盟的《數字服務法》最終塵埃落定之前,各方利益和力量相互制約,你進我退。其中的一個角逐場就是基于個人數據的在線定向廣告,在批評者和監管方的語境里,這種廣告被稱作跟蹤廣告(tracking ads),微目標定向(microtargeting)或監視廣告(surveillance advertising),指的是通過跟蹤個人在線活動和收集個人數據,對其進行畫像,從而進行定向廣告投放。在寬泛意義上,此類廣告也被稱作個性化廣告(personalized ads)或定向廣告(targeted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