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出臺的《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除了總結過去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外,也展望和描繪了第二個百年要實現的宏偉目標與任務。眾所周知,當局有兩個百年目標任務,一是到2021年建黨百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它的標志是全面脫貧,這一任務已于去年宣布完成;二是到2049年建政百年使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局對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任務有具體的指標衡量,簡言之,就是屆時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而在第二個百年,當局也把它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到2035年,初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基礎上到2049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觀察當局的長期戰略目標和規劃,需要從這“兩個百年”入手。但“兩個百年”并非只是從本屆領導人開始,它要追溯到鄧小平時代,甚至更早。中國開始制定長期的戰略目標是在文革后期,周恩來在四屆人代會上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和設想,即在20世紀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鄧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這一基礎上又提出“翻兩番”的長期經濟發展構想,第一步到上世紀80年代翻一番,即以1980年為基數使經濟總量(GDP)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GDP再翻一番,進入小康社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水平。江澤民時代,中國的“翻兩番”目標變成了“三步走”的戰略設想,也即在下世紀再用30到50年的時間,再翻兩番,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三步走”戰略實際是后來的“兩個百年”的雛形。不過鄧和江那時對“兩個百年”的目標任務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和規劃,他們只是提出了一個改善民眾生活以及經濟過幾年上一個臺階的初步設想。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當局的主要任務是快速發展經濟,讓多數民眾的生活能夠有所改善,當局還受困于統治幾十年中國卻依然貧困的合法性危機中,所以發展經濟富裕民眾是當局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