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康美藥業代表人訴訟第一案引發中國A股資本市場獨立董事的連鎖反應。獨董辭職的公告有之;譴責獨董辭職的公告有之;督促上市公司“盡快發布獨董辭職公告”的公告亦有之。長期以來,中國公司的獨立董事由于“既不獨立,又不懂事”,常常與“花瓶”和“表決機器”聯系在一起。我們看到,獨董上述連鎖反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中國A股資本市場,盡管獨董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獨董也許也是“萬萬不能的”。
那么,為什么說獨董盡管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獨董也是“萬萬不能的”?或者,換一種說法,獨董為什么會在董事會履行監督職能中扮演關鍵角色呢?
我曾經看過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段子,這個段子是這樣講的:領導說了一個笑話,全辦公室哄堂大笑,有抹眼淚的,有捂肚子的,有捶桌子的,只有小梅沒笑……旁邊同事邊笑邊問她:你怎么不笑啊?小梅說:我已經辭職了。看了這個段子,我的第一感覺是,這里講的也許并非小梅的故事,而是獨立董事的故事。
您已閱讀12%(397字),剩余88%(29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