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策制定者劃船駛過否認之海時,一開始礁石只是偶爾出現。然后礁石越來越多。最后他們看到自己正在劃向懸崖,即將落入通脹的萬丈深淵。他們費盡力氣才掉轉船頭,劃到了安全的地方。
對于一個1970年代開始經濟學家生涯的人來說,當下世界就有點像上述情形。當時幾乎沒有人愿意相信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警告。但他是對的。隨著已故的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所謂的“彈性價格”市場——如食品市場——出現價格上漲,這一過程開始明顯。一些價格上漲可以用供應限制解釋,如1973-74年的石油禁運。在希克斯所謂的“固定價格”市場中,我們看到了需求過剩和供給短缺。但隨著物價上漲變得越來越普遍,實際工資縮水,工人變得越來越激進。最終,工資與物價相互推動呈螺旋式上升成為顯而易見的普遍情況。
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答案是:對潛在供應過于樂觀,直到為時已晚。我們現在正在犯同樣的錯誤嗎?在我看來,是的。即使我們看到的物價上漲可能是暫時的,但它們也可能成為長期性的。此外,即便你的看法再樂觀,似乎也不可能為當前的貨幣政策設定辯護,尤其是美國的。當前政策在蕭條時期還有點道理。但我們現在不再面臨蕭條的風險。
您已閱讀24%(504字),剩余76%(16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