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上漲引發通脹憂慮
始于2020年2季度的大宗商品上漲態勢,顯然已對經濟正常運行造成了影響。不同于下游工業制成品、芯片等行業的漲價,這類產品的漲價被認為是疫情下全球產業鏈臨時運轉不暢的結果;疫情終會過去,人類終會找到適應模式,因此供給沖擊只是疫情這一特定時期的伴生物。
市場普遍認為,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是各國普遍采用貨幣放松應對疫情沖擊的結果,尤其是作為基本大宗商品定價貨幣美元的過度泛濫。2020年6月,LIME3月個銅為6000美元/噸,2021年5月突10000美元/噸,持續在9000美元上方運行至今;2020年6月,國際鋼材價格指數為141,2021年9月為337,且從形態上看還未有見頂之勢;2020年6月,3個月倫鋁為1600美元/噸,2020年9月為2900美元/噸,從態勢上呈現的是仍未見頂態勢。從能源類大宗商品看,石油和天燃氣價格雖然已居高位,但漲勢似乎仍未停止,從比價關系上看,當前的石油價格還應有近一半的上漲空間。基于石油的商品之王地位,市場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保持高位運行態勢,普遍有著強烈的預期。
您已閱讀19%(461字),剩余81%(19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