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看來,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所涉嫌的罪過可能微不足道。這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被指控在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執行官期間,操縱該行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人為調高中國的排名。與其前任之一、2011年在紐約被控性侵的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或更早的前任、因挪用公款被判監禁的羅德里戈?拉托(Rodrigo Rato)相比,格奧爾基耶娃對文書工作的干預看起來像是一次沒有受害者的不當行為。然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她的命運將產生重大得多的影響。
上月發表的一份獨立報告宣稱,格奧爾基耶娃在試圖從北京方面獲得增資之際,對《營商環境報告》的排名進行了大力干預,以安撫中國。如果格奧爾基耶娃為了其他國家進行干預,恐怕不會引起如此大的騷動,更不用說她只是將中國的排名保持在了不怎么樣的第78位,沒有讓它比前一年下滑幾名。
然而,我們生活在一個修昔底德式(Thucydidean)的世界,如今的霸主、自1944年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體系建立以來一直處于主導地位的美國,面對一個正越來越自信地叩門的挑戰者——中國。這樣一份言之鑿鑿的報告怎么能不引起軒然大波呢?
您已閱讀27%(564字),剩余73%(15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