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傳染病專家張文宏的一句話,本周中國民眾展開了一場關于抗疫策略選擇的網絡大爭論。張文宏于7月29日在微博發文說:“世界如何與病毒共存,各個國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隨后,“與病毒共存說”遭到前衛生部部長高強的不點名批評。于是,是追求“清零”還是走“與病毒共存”之路,似乎成為了一對針鋒相對的矛盾,大量網民也分為兩派,互相批評。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對于“與病毒共存”的說法,不應扣上政治性的大帽子,斥為政治錯誤,因為這種說法本身并沒有問題。自全球新冠疫情爆發至今,新冠病毒至少在一段時期里不可能在世界上消失,這已經成為人所共見的事實,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人類的確要面對“與新冠病毒共存”的前景。但這一現實的存在,與中國目前追求的動態清零政策并不矛盾。中國實行動態清零的原因,是在疫情爆發后進行了一段時期的全國性封鎖措施,一度實現了新冠感染病例的零增長,中國目前希望繼續鞏固這一成就,這一點無可厚非。
同時,中國大陸并不是世界上唯一追求清零政策的地方。除中國大陸外,亞洲的不少國家和地區,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以清零作為抗疫政策的目標。當然其中的一些國家近期有政策調整,例如新加坡在7月提出了“live with Covid-19”的新主張,但這主要與新加坡自身的一系列特征有關:港口城市,經濟具有強烈的外向型特征,對外來勞動者的依賴重等。而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情況截然不同,因而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追求動態清零仍有相當大的政策空間,并不是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同時,動態清零只是中國當前的政策,中國并未否定以后隨著疫情的發展、尤其是Delta毒株的出現,應時而變,追求其他政策(例如盡量控制和減少感染人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