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的新冠疫情趨緩。但是,衛(wèi)生部每日公布的本土傳播的病例仍維持在兩位數(shù)。然而隨著疫苗注射進程的加快,新加坡政府針對新冠疫情的政策也在發(fā)生改變。本月初開始,政府聯(lián)合抗疫小組就不斷釋出信號,有可能會改變防疫政策,一定條件下,冠病將降格,不再“殺雞用牛刀”,今后也可能將不再追蹤確診病例,而只關注重癥等。許多專家對抗疫政策的走向也紛紛做出新的推測。昨天(6月24日),聯(lián)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貿工部長顏金勇、財政部長黃循財和衛(wèi)生部長王乙康,在《聯(lián)合早報》上聯(lián)名發(fā)表了題為《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的文章,使得政策走向變得更為明確。
與冠病共存,不追求零確診
《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的文章一開頭就指出,“壞消息是:冠病可能會一直存留在我們的周圍;但好消息是:與冠病共處,并如常生活,是可能的。也就是說,冠病很可能會成為地方性流行病。這意味著冠病會繼續(xù)變異,并在社區(qū)內存活下來。”文章說,令人擔憂的德爾塔(Delta)變種毒株的傳染力高,要將每天感染冠病的人數(shù)降低至零有一定的困難。與其追求零確診,不如選擇積極的篩檢策略,擴大追蹤范圍。“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消除冠病病毒,但可以采取各種措施,大幅減低冠病的威脅,讓它成為像流感、手足口癥及水痘那樣的疾病,以便繼續(xù)日常生活。”
您已閱讀17%(534字),剩余83%(25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