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5年對大企業是有利的。盡管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私營部門在經合組織(OECD)經濟體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相對穩定,但自1995年以來,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所占比重上升了60%。大的變得更大,富的變得更富。但正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最新發布的一份白皮書所顯示的那樣,在這一大趨勢的背后,在地理和社會經濟方面存在著許多細微差別。
研究人員評估了過去25年富裕國家的私人和公共公司的經濟貢獻。閱讀這篇報告時,我覺得它可以給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領導人提供五條重要教訓,對有關企業社會角色的討論應該有所影響。
第一條,勞動力相對于資本的損失比之前認為的更加嚴重。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按實際值計算,生產率的增幅達到了25%,但工資僅增長了11%。與此同時,資本收入增長了三分之二。如果還有人對生產率和工資之間的聯系已破裂存在任何懷疑,那么這應該可以消除他們的懷疑。
您已閱讀22%(407字),剩余78%(144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