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長期繁榮,就像多次工業革命一樣,依賴于把人和物匯聚到城市中。這促成了本世紀頭十年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大約10億人融入全球經濟,增加了對鐵、銅和石油的需求。工廠既需要原材料,也需要工人。雖然去年中國人口可能有所下降——盡管周二公布的官方人口普查數據可能會給出相反的結果——但大宗商品價格仍在上漲。
周一,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價格以美元計算創下歷史新高,在當日交易中上漲10%。價格上漲的不只這種用于生產鋼鐵的原料。銅價也同樣達到歷史新高。鋁和木材也都在漲價。用在汽車催化轉換器上的鈀也是。甚至連作物、牲畜等農業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在上漲。
盡管中國可能不會再扮演在上個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時期那樣的角色,但關于新一輪超級周期的預測并非毫無根據:發達經濟體減少化石燃料排放的努力,以及美國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意味著對某些金屬及其他材料的需求將會增加,比如銅,還有對電動汽車生產至關重要的鋰。綠色轉型還對供應產生了影響。現在很少有化石燃料公司還像過去那樣在勘探生產領域大力投資。
您已閱讀39%(434字),剩余61%(6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