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管理研究、教學與管理實踐的脫節,中外商學院正日益面臨來自社會、產業界、和業內人士的強烈批評。而有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管理學術研究與中國管理實踐實務的脫節“比西方更為嚴重,其危害也更甚”(見李 平、楊政銀和陳春花2018年發表于《外國經濟與管理》的“管理學術研究的‘知行合一’之道:融合德魯克與馬奇的獨特之路”一文第28頁)。
正因為如此,由知名華人管理學者徐淑英教授等提倡的“負責任的商業與管理研究” 的理念及實踐,不僅在國際管理學界廣為傳播,在中國管理學界也得到積極響應。“負責任的商業與管理研究”致力于 “調整商業與管理研究的生態系統,為政策和實踐改善提供更加可信且可行的知識”, 使“商業與管理的學術研究成為解決包括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類的社會挑戰的核心力量”, 并鼓勵“企業家積極參與管理知識的創造”,等(參見“負責任的商業與管理研究社群”2017年發表的《立場宣言》)。
然而,和國外商學院一樣,中國商學院面臨的問題來源是相互交織且超越商學院自身的。同時,中國商學院特有的環境特征,比如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獨特的政治環境,和本土化和國際化兩種趨勢的相互競爭,加劇了中國商學院所面對的轉型挑戰。
您已閱讀7%(506字),剩余93%(684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