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常識告訴我們,哪里有工作,人們就會去哪里。美國有到西部去尋找機會的悠久歷史。在英國,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的就業事務大臣譚百德(Norman Tebbit)很喜歡和別人說,他的父親失業后“騎上自行車去找工作,一直找,最后找到了”。顯然,人能夠四處流動,就更容易找到工作。但如果人們無法或不愿搬到有工作的地方怎么辦?
這是美國政策制定者在新冠疫情導致就業崗位減少后聚焦的一個問題。新冠疫情對不同人群的影響不同,能夠在線上工作的腦力勞動者的處境,遠遠好于那些需要與人面對面接觸才能工作的勞動者。一些學者表示,顯示疫情期間收入不平等程度下降的統計數據具有誤導性,因為它們反映的是政府短期政策(如經濟刺激計劃開出的支票)的結果。從長遠來看,很明顯,工作的性質將發生根本性變化,更多的工作可能在任何地方完成——無論是在班加羅爾還是在班戈。
這可能開啟白領勞動力市場的新全球化,令向數字化前進的新興市場的勞動者受益,但也可能給富裕國家的勞動者帶來壓力。另一方面,無力負擔昂貴沿海城市中住房、兒童看護和教育費用的美國勞動者,可能會搬到疫情期間發展起來的生活成本較低的“遠程辦公城市”。
您已閱讀26%(501字),剩余74%(145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