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歷史是各族群的交流互動史,交流會涉及情感、認知、意識等,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語言或符號傳播得以實現。作為個體或者群體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接收各種的信息、信號,通過對信息信號的解讀進行與外界的互動反應。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有信號的地方會有江湖嗎?你想過信息背后所潛伏的政治和博弈嗎?
2021年3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拉什?多希(Rush Doshi,中文名“杜如松”,現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中國事務主任)、凱文?麥吉尼斯(Kevin Mcguiness)發布了報告《歷史映照華為:1840年至2021年的大國與電信風險》(Huawei Meets History: Great Power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isk, 1840-2021)。報告以歷史的角度解釋華為遇到的困難和阻礙,通過研究電信領域大國間的競爭博弈來映照、解釋、預測華為的命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國際關系史中關于電信領域的斗爭和進程與今日極其相似。報告指出,人類電信斗爭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發生的英國主導的電子通信網絡,隨后各大國之間的權力變遷往往都沒有離開對電信商業化、標準化以及涉及國家安全領域主導權的爭奪。在無政府的狀態下,每一個國家都忌諱他國的技術優勢,國家為了安撫潛在的“挑戰者”,不得不對國際社會做出“安全承諾”。當然這種承諾難以令對手信服,國家想通過依賴競爭對手的網絡供給來實現電信發展都被證明是異常危險的。在無休止的權力博弈中,競爭國會爭取打破他國的電信壟斷,發展本國自主可控的電信業。